品牌核心定位
立足崇贤村千年农耕与江南水乡生态,践行“五水共生”绿色种养与高于行业的绿色标准,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品质为基”为核心价值,带来可靠放心的安心好物。
崇贤村,位于杭州市临平区的传统农业村落,拥有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肥沃的冲积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灌溉水源清澈甘冽,世代村民在此耕耘,形成了以水稻、莲藕、莲子、小麦为主的传统种植体系。其中,水稻田年产优质大米200吨左右,是村民经济收入的核心支柱。然而,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浪潮与消费升级趋势,崇贤村的传统农业模式正面临三重挑战。为此,团队深入崇贤村展开调研,划定以其原有的自主品牌“崇贤礼飨”为核心,通过“品牌引领、三产融合、数字赋能、生态驱动”的发展路径,系统构建从生产到市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崇贤村从“传统种植村”向“品牌农业示范村”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的目标。
- 90%+ 依赖本地及周边市场,外拓不足
- 自营/电商薄弱,缺少社媒、团购、直播等触点
- 礼赠与高端商超渗透率低,复购率不稳
- 地块碎片化,集约化与机械化水平不足
- 标准执行不一,SOP 与投入品管理待完善
- 产后初加工、冷链/仓储配套薄弱
- 自有品牌知名度低,心智占位不足
- 包装与视觉识别体系待统一升级
- 缺高效传播与内容资产沉淀机制
2.1 战略概述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与浙江省“千万工程”的持续深化,为崇贤村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而杭州市推进的“农业强市”建设,则创造了区域协同的良好环境。崇贤村拥有天然沃土与优质灌溉水源,更积淀了“崇尚贤德”的深厚村落文化——这份对土地的敬畏、对农耕的坚守,正是品牌独特的人文底蕴与文化气质。与此同时,消费市场对绿色安全、优质、有文化内涵的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高端礼品与健康食品赛道潜力巨大,为“崇贤礼飨”品牌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核心定位:在此背景下,团队确立了“生态礼飨”的核心品牌定位。
- 空间布局:以崇贤村为中心,联合周边八村,打造综合性农业生产基地。
- 功能复合:集优质农产品生产、农耕文化体验与绿色生态食品倡导于一体。
- 价值支点:围绕“生态根基、品质核心、文化灵魂”三大维度展开。
- 目标市场:聚焦杭州市及长三角中高端家庭/青年群体/企业礼与文旅消费,并逐步外拓全国。
为实现这一发展战略,我们在崇贤村已有的发展战略“千万工程-五水共治-五水共生-城乡融合”的基础上分阶段设定了发展目标。
- 短期:完成品牌/视觉系统、推进土地集约,建成规模化种植基地,首推大米·莲藕标准化系列,搭建线上线下融合渠道 0-1年
- 中期:深化标准化,拓展有机蔬菜与特色水果,建设生态种植园;开发米酒、面粉等深加工,产值提升约20% 2-3年
- 长期:全国化布局,塑造长三角知名农业品牌;有机占比80%+,营收5000万+,打造“品牌农业+乡村旅游”示范 3-5年
2.2 产业发展现状
2.2.1 崇贤村概况和发展痛点分析
崇贤村的发展根基,在于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全村拥有耕地约1000亩,其中水稻800亩(年产220吨)、莲藕100亩、小麦及其他作物100亩,运河冲积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灌溉水源符合国家农业用水标准,为绿色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天然条件。区位优势同样显著:距离杭州市中心20余公里、临平城区10公里,交通网络发达,杭州绕城高速和运溪高架路穿过村落,便于对接都市消费市场。
- 销售端:渠道单一,高度依赖批发商;自营与电商薄弱,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 生产端:地块碎片化,机械化率低、成本高,与现代产区存在差距。
- 品牌端:品牌意识薄弱,散装流通为主,知名度低,文化增值与品质溢价未被挖掘。
- 链路端:产业链不完整,加工与冷链设施缺乏;文旅资源未有效整合,农旅融合不足。
- 样本与总体判断:基于问卷与线下访谈共1203份样本,图2显示各年龄段对崇贤村的了解占比普遍偏低,难以形成稳定心智。
- 传播触点现状:以亲友口碑为主,缺少电商/社媒/内容种草等现代触达手段,信息扩散的速度与广度受限。
- 渠道渗透不足:在杭州市区大型商超与餐饮端提及率极低,品牌曝光与外溢影响弱。
- 关键数字:仅有不足3%的受访者表示了解崇贤村,显著低于同类区域品牌。
- 对溢价与招商的影响:低认知直接压制农产品溢价能力并削弱招商吸引力。
- 产业链连锁效应:认知缺失加剧产业链整合难度,外部企业合作更为谨慎,加工、仓储等环节升级投资受阻。
- 流通后果:优质农产品长期滞留本地小范围流通,错失高端市场机会与更广消费场景。
2.2.2 竞品分析
杭州及周边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崇贤村面临的多层次竞争压力不仅来自已知对手,更涵盖了区域内多个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品牌。在直接竞争对手中,除湾里塘莲藕专业合作社爱企查和益海嘉里百科外,其他更具有代表性的竞争品牌“钱江蔬菜”与“径山茶”。
指标 | 第一次采集 | 第二次采集 | 变化幅度 |
---|---|---|---|
样本店铺数 | 1 | 20 | +1900% |
近半年销售额 (万元) | 4,523.57 | 5,900.56 | +30.4% |
月销售额 (万元) | 753.93 | 983.43 | +30.4% |
平均价格 (元/月) | 92.51 | 48.09 | -48.0% |
销售量 (万件) | 8.15 | 20.45 | +150.9% |
这些竞品之所以能在市场中立足,核心在于各自构建了差异化的竞争壁垒:有的凭借数十年沉淀的品牌口碑形成消费者心智占领,有的通过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有的依托科技赋能实现品质稳定与产能保障,还有的借助多元渠道覆盖实现市场渗透。它们或在品牌认知度上远超崇贤村,或在加工能力上展现出更强的产品转化能力,或在渠道布局上形成更广泛的消费触达,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崇贤村在区域农产品市场中需要跨越的竞争门槛,也凸显了崇贤村在品牌建设、加工升级和场景拓展等方面加速突破的紧迫性。
2.3 品牌核心体系
2.3.1 目标用户人群
崇贤村农产品用户群体呈现多元化特征,需求差异显著。本地消费者以中老年为主,主要通过传统批发商和智慧化农贸市场采购,注重新鲜度和价格透明度,对品牌敏感度较低,购买决策更多依赖即时的产品品质感知。例如,运河邻里崇贤前村农贸市场通过智慧化管理和标准化改造,吸引国内外考察团参观,成为展示杭州农产品的窗口。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与移动支付的普及,年轻群体以线上消费为主,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渠道融合社交互动与实时展示功能,深受欢迎;他们高度关注产品评价、包装设计和物流速度,并愿意为有文化内涵与健康属性的产品支付溢价。例如,杭州知味观等餐饮企业通过招标采购,对产品品质和供应链稳定性要求严格。
企业客户包括餐饮连锁、食品加工企业以及商务赠礼等,对供应链稳定性与批量供应能力要求更高,偏好长期合作,关注成本控制与品质一致性,例如杭州知味观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法资质与配送能力,并对产品外观与口感设有标准。
健康消费趋势显著,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接受度提升,对有故事、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认同感更强。“崇贤礼飨”通过讲述产品历史文化,在展销活动中形成差异化亮点,带动农产品溢价空间扩大。
2.3.2 品牌价值体系
为了坚定不移地落实“生态礼飨”这一深具内涵的品牌定位,我们对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系统性、深层次的构建与打磨。在价值维度的设定上,我们始终聚焦于生态的本真、文化的底蕴与品质的卓越这三者的深度融合与有机统一,力求让品牌价值更加立体和丰满。
2.3.3 品牌运营方案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市场痛点,如分散经营导致的渠道成本高、品牌影响力弱、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以及消费者对安全、优质、有故事的地方特色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未被充分满足,崇贤村需要采取根本性变革。
核心路径是推行土地集约化经营,通过村委会和合作社引导,鼓励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出租、转包或入股的方式,将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土地集约化能实现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生产标准,制定并执行SOP种植规程、统一投入品采购,如绿色有机认证的种子和肥料、统一田间管理,包括灌溉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效率、保障四大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为后续品牌化奠定规模化和标准化基础。
解决农业生产碎片化问题后,建立并规范运营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实现统一品牌经营的关键载体。通过建立生产合作社能够有效整合分散的土地、劳力和技术资源,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合作社必须严格遵守“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即支持由农民自主发起创办、民主参与管理、并最终共享收益成果。在结合区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合作社应通过市场化机制进行运作,包括建立合理的定价体系、开展市场竞争性业务,确保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以崇贤村为中心,深度联动周边八村,与各村的村长和村委会达成合作,通过鼓励引导的方式吸引村民入股合作社。村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入股,例如投入资金、转让土地经营权或提供特殊技术及劳务等,入股比例和股权分配需在成员协议中明确规定,并进行公示,确保公平公正。并选拔各村代表,组建合作社的成员大会,成员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定期召开会议,选举产生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
- 管理部门负责核心决策事项,包括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统一生产标准、设计营销策略以及风险管理。
- 监管部门负责全程监督合作社的财务、运营合规性和成员权益保障,防止权力滥用。
合作社下设多个专业职能部门,通过招纳人才并整合临平区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的先进设备条件,进行高效运营:
- 生产技术部:负责土地整合规划、技术培训指导、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以及病虫害防控。
- 市场营销部:专注于品牌定位推广、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客户关系维护和销售数据分析。
- 产品与供应链部:负责农产品分拣包装标准化、加工厂协调、仓储物流管理以及供应链优化。
- 财务部:管理资金收支核算、预算控制、财务审计和分红分配。
- 综合管理部:承担日常行政事务、人力资源培训、文件档案管理和外部协调沟通等支持性工作。
通过这些部门的协同运作,合作社能够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高效管理,增强品牌凝聚力和市场影响力。 合作社将统一持有和运营“崇贤”地域母品牌(包括了“崇贤礼飨”)及四大子品牌:
- 目标:实现农产品价值提升与差异化竞争,通过组织创新破解生产碎片化。
- 四大核心产品与优势: 崇贤生态大米(口感软糯香甜)、 崇贤白花藕(肉质脆嫩无渣)、 崇贤白花莲子(清香饱满)、 崇贤生态小麦(麦香浓郁筋度佳)。
- 调研维度:现有品类与品质特性、安全标准执行、稀缺性(特定水土条件/地方品种)、生产成本结构、渠道分布与价格体系。
- 文化与故事挖掘:结合“崇贤”村名寓意,梳理稻作历史与传统农法;白花藕/莲子的“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小麦与地方面食文化的关联。
- 提炼品牌内核:形成“生态、文化、品质”的核心竞争力,凝练“崇尚贤德,耕耘好物”与“生态为本、文化为魂、品质为基”的价值主张。
- 品牌架构:统一运营“崇贤礼飨”地域母品牌,旗下四大子品牌: 崇贤生态大米、 崇贤白花藕、 崇贤白花莲子、 崇贤生态小麦。
- 识别要素:运河波浪、稻穗、莲花三大母体元素,融合地方生态意涵;品牌名称采用书法体,强化文化底蕴。
- 主色体系:大地金(丰饶)、生态绿(生机与可持续)、运河蓝(灵秀与滋养)。
- 子品牌区分: “大米”水墨鎏金「稻」字;“白花藕”湖蓝「藕」字;“白花莲子”白色「莲」字;“小麦”土黄「麦」字。
- 莲子:将部分原料转化为即食产品,如550g罐装即食莲子羹,定价10–17元/罐;每千克原料约产5罐,显著提高附加值。
- 莲藕:基于实时销售数据触发深加工,转制为细腻藕粉,降低滞销与损耗、延长保质期。
- 大米:对过剩或未及时售出的原粮,开发米酒、米糕等高附加值产品,丰富SKU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 小麦:将过剩产能转化为有机面粉、健康麦片、即食面点,兼顾营养与口感,提升资源利用率。
- 总体策略:以数据驱动调度延伸产业链,减少浪费、稳定收益并增强竞争力。
- 礼盒线(高端礼赠):如298元/5kg优质稻花香大米礼盒、120元/罐古法手工藕粉礼盒;强调精致包装与稀缺原料,传递尊贵与情感价值。
- 家庭线(日常消费):如8–10元/斤运河生态米、8–12元/斤真空鲜藕、10–17元/罐即食莲子羹;重视便捷与性价比。
- 场景化与季节性:按节日与季节高峰灵活调整组合,提升覆盖面与周转效率。
- 定价与成本:推行分级分选与目标成本法,结合生态/文化/稀缺/深加工四维差异化及渠道特性制定价格。
- 渠道矩阵:线上社媒、电商与直播联动;线下批发市场、商超专柜、社区团购与企业订单多点并进。
- 农旅融合:开展插秧、采藕、割麦等体验活动,把产地变销地。
- 利益联结:落实租金+薪金+股金,保底收益、按量返利、按股分红并行,务工增收,形成可持续动力。
- 目标成效:通过土地集约化与统一品牌经营,推动四大核心产品品牌化、价值化、差异化发展。
2.4 全渠道营销设想和可行性分析
- 为实现品牌市场渗透,团队计划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全渠道营销矩阵,并系统规划了系列品牌传播活动,确保全方位覆盖目标消费群体。线上渠道矩阵以“平台电商+内容电商+会员体系”为核心战略:首先将开括天猫和京东官方旗舰店,设计优化产品页面和制定促销策略;组建由本地村民组成的5余人直播团队,当地农户大多以务农为生,青年人口外流严重,于是当我们在进行推广营销的同时,招募本地农户,及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同时带动当地就业,提高本地农民盈收,并能够吸引年轻人回流。并预计制定每周3场的“田间实景直播”,通过直播的方式吸引用户,达到零成本营销的目的。通过实时互动展示水稻插秧、除草、收获等生态种植细节,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现场解说,并尝试邀请网红人物参与实地体验来引流;同时,对接美团优选、兴盛优选等社区团购平台,覆盖杭州500个社区站点,利用团购拼单模式精准触达家庭主妇和年轻父母群体。此外,我们团队从支付宝蚂蚁森林中汲取灵感,建立“崇贤礼飨”会员体系,推出稻田认养计划(3000元/亩年享500斤大米+2次农耕体验),会员可通过专属APP实时监控认养稻田生长状况,并参与线上社群互动,以此增强用户粘性,目标首年招募1000名会员。
- 线下渠道则聚焦“企业采购+高端零售+文旅场景”的多维布局:我们开拓企业礼品采购市场,并通过培训本地农户,组建B2B销售团队,拜访杭州及周边城市企业客户,通过市场背调,提供定制化礼盒方案(如中秋礼包),打入商务礼品赛道;进驻杭州万象汇、万象城等高端商超以及杭州东站、城站等交通枢纽处设立品牌专柜,设计古风主题陈列,打出“崇贤礼飨,优质生活”的价值理念,提升品牌高端形象;与塘栖古镇、西溪湿地等景区深度合作开设特产旗舰店,选址景区入口人流密集区,并设计“农耕体验一日游”线路(包含插秧/采藕农事体验+品牌主题餐厅用餐),每周末组织50人团队,通过现场产品试吃和互动活动,实现“体验即营销”。
- 品牌传播方面,在崇贤基地设置开镰仪式、稻田艺术装置(如稻草人雕塑)、农夫市集(售卖周边农产品),结合音乐表演和亲子活动制造声量,吸引游客参与;创作“崇贤米炒饭”“藕粉甜品”等10款食谱内容,通过抖音、小红书发布教程视频,以内容营销触达年轻消费群体——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我们确保“崇贤礼飨”的品牌形象(如生态、传统、高端)深入人心,建立情感连接。同时我们团队针对大学生群体特有的资源禀赋与传播特性,构建以校园为中心的轻量化传播体系。该体系通过三大核心模块(场景化体验、学生创作、社交传播),实现品牌认知的深度渗透。以校园的各种活动作为核心载体,如:百团大战、迎新晚会、大学生艺术节和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在食堂,学活广场开设品牌展示空间,设置试吃区、手作区、打卡区的三维体验场景:试吃区通过现场蒸煮米饭、鲜切莲藕展示产品本味;手作区指导学生制作藕粉、水果捞等简易甜品,增强参与感;打卡区以稻田主题展板结合“崇贤米代言”的话题,引导社交传播。同时,与学校团委合作,邀请校学生会,青年通讯社等校园媒体社团全程记录并剪辑短视频,通过校园官方账号发布,形成校内5000人次覆盖目标,同步收集200+学生口碑反馈建立初始信任链,吸引青年消费群体。
- 而产业升级更是品牌发展的根基,在推进全渠道营销的同时,我们从生产端、供应链端到三产融合端推进全链条改革,提升整体竞争力。生产体系改革以“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为方向:成立“崇贤礼飨农业合作社”,推行“租金+薪金+股金”分配模式,村民可入股分红并参与田间管理,共享发展收益;引进大型农机20台套(包括收割机、插秧机),建设智慧农业监控中心,安装土壤传感器和无人机巡检系统,实时监测墒情、虫情及气象数据,通过APP预警提高生产效率30%;联合省农科院制定《绿色种植技术规程》,统一选用香米等优质品种,实施有机施肥和病虫害生物防治,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目标亩产提升15%。供应链建设聚焦“仓储加工+物流配送+数字管理”的优化:在已有的水乡梦工厂基础上建设现代化仓储加工中心,配备低温冷库(保障藕类保鲜温度0-4℃)、全自动大米加工线、藕粉生产车间(采用真空干燥技术),提升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与顺丰、京东建立战略合作,搭建专属物流通道,实现杭州主城区当日达、长三角城市次日达的时效保障,确保产品新鲜度,预估物流成本会降低至少20%;开发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订单处理、库存监控与物流追踪功能,支持实时数据分析和预测,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
2.5 综合效益:经济、社会、生态的协同提升
- “崇贤礼飨”品牌的培育与发展,绝非单一维度的产业升级,而是以农业为根基、以品牌为纽带、以生态为底色的系统性乡村振兴实践,其综合效益呈现出经济增收、社会赋能与生态改善的深度协同,为长三角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崇贤方案”。
- 项目通过“品牌赋能+产业融合”重构农业价值链条,推动经济收益从“单点种植”向“全链增值”跨越。在生产端,规模化经营与智慧化改造显著提升效率:“崇贤礼飨农业合作社”整合1000亩碎片化耕地后,引入20台套大型农机与智慧农业监控系统,使生产效率提升30%,水稻亩产提高15%,仅水稻年产量即可从220吨增至253吨,按高端礼盒定价(298元/5kg)计算,产值较传统散装销售提升近3倍。供应链优化进一步降低损耗与成本:现代化仓储加工中心配备低温冷库与全自动生产线,加工转化率从不足20%提升至60%,结合顺丰、京东专属物流通道(杭州当日达、长三角次日达),物流成本降低20%,综合利润率预计提高12个百分点。
- 全渠道营销矩阵打开市场空间:线上通过天猫、京东旗舰店与“田间实景直播”、社区团购、稻田认养计划实现精准触达;线下依托企业采购、高端商超专柜与文旅场景,如塘栖古镇旗舰店、“农耕体验一日游”,,带动产品直接销售额超2000万元。叠加深加工产品(藕粉、米酒等)的附加值提升,项目整体年综合营收将突破5000万元目标,其中有机认证产品占比超80%,品牌溢价率达40%,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 对村民而言,“租金+薪金+股金”的分配模式让收益多元且稳定:直播团队、B2B销售团队等岗位带动50余人直接就业,间接带动餐饮、民宿等配套产业岗位80余个,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大幅增长,较传统农业模式得到大幅提升。
- 项目以“品牌农业+乡村旅游”为抓手,推动乡村从“生产空间”向“生活空间+文化空间”转型,实现社会效益的多维跃升。在就业与人才层面,通过技能培训赋能本地村民:组建由农户组成的B2B销售团队,开展商务谈判、礼盒定制等培训,培养“农民销售员”15人;直播团队吸纳返乡青年5人,通过电商运营、短视频创作培训,使其成为“乡村主播”,带动青年返乡创业热潮。
-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崇贤礼飨”项目中形成了“正向循环”: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品质优势,支撑品牌溢价,带来经济收益;经济收益反哺生态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社会效益中的人才回流与文化认同,又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这种“以生态筑基、以文化赋能、以经济反哺”的协同模式,不仅让崇贤村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到“生态文旅村”的蝶变,更证明了乡村振兴可以通过品牌化路径,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真正统一,并为新时代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贡献了“崇贤智慧”。